编者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铸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
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这个大家庭中,来自各民族的同学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为此人文西科特别策划“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系列推送,共同感受民族带来的温暖。
每一次了解
都是灵魂的交流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
又多了一个亲人
我们试着走进对方的世界
从陌生,到了解,到亲如一家
今天推出民族文化第一期——维吾尔族篇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
维吾尔族服装设计上大部分以自然事物为内容,维吾尔族服饰样式多种,色彩艳丽,所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粗犷、热爱生活的性格。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于田县申报的“维吾尔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文化: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当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饮食文化 :
1.手抓饭
如果把新疆其他的美食比作百花,那么手抓饭便是百花之王,这道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同时是维吾尔族和乌兹别克族的传统主食。
2.烤肉
维吾尔族擅长炮制牛羊肉,除了蒸、煮、酱之外最拿手的便是烤。
3.馕
“要为将士供给的刀枪、战马、征衣、馕、盐和食物必须丰盈。”可以说,馕是新疆美食的灵魂。
4.瓜果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和田大枣、叶城石榴、阿图什无花果、阿克苏苹果、喀什的西梅……无不有诱人的色泽和香甜汁水。
艺术文化: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有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于阗乐和西亚的阿拉伯乐、波斯乐的艺术传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疆、东疆、刀郎色彩区。主要作品有传统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弹弦、拉弦、吹奏、打击乐器等数十种。
在新疆,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一个个感天动地、温暖人心的故事在天山南北广为传颂:库车刺绣姐妹给习近平总书记送绣匾、尤良英十余年不离不弃帮助维吾尔族兄弟脱贫致富、“当代雷锋”庄仕华为各族群众解除病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尼帕 · 阿力马洪妈妈抚养多个民族的十几个孩子……
他们来自天山南北,有医生、教师、基层干部、农民……不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事迹感人至深,展示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故事,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赞歌,印证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不同民族不同姓氏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
却有着
同一条道路 同一个信念
同一片家园 同一个初心
团结 友爱 和谐 相亲
追求幸福 共谋发展
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