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学习> 正文 理论学习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

2020-08-03来源:江西日报作者:黎康

江西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的革命火种、“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伟大长征出发地于都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不仅承载着党的辉煌历史,也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对江西工作提出了“做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指示要求,这为我们立足江西实际、传承好红色基因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基因赓续于血脉、蕴藏于心灵、作用于精神,不仅深藏着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更蓄积着推进事业向前发展的深层动力。我们必须始终立足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感恩奋进的精神高地,进而为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坚实支撑。

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发挥红色基因传承的载体功能

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红色资源,研究阐释是前提。要合理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形成红色资源研究的专业化团队;通过对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有效破解具有本地特质的红色基因遗传密码,修好“红色家谱”“精神族谱”,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的有效分类、提炼、优化。对分散于各地的红色资源进行串联、并联,使所有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要将红色资源与当地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地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开发,着力打破区域隔阂,科学打造全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防范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

着力推进红色资源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形式的“无缝对接”,提升红色文物的展陈效果;对红色故事和已损坏或消失的红色遗址、旧址、红色文献、红色建筑等,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修复、复原,并对相关背景及重要事件进行数字化重演、再造,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品质,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多元开发利用的需要。

切实增强红色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在立足红色资源深度研发的基础上,组织不同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集中推出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精品(如小说、影视、戏剧、动漫、歌曲等),并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多渠道推送。同时,针对不同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把红色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之中,开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衍生产品。

创新红色教育方式,形成红色基因传承的多重路径

红色教育是育人铸魂的重要手段。新时代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必须准确把握红色教育全方位、交互式、开放式的特点,在红色基地的利用、红色课程的编制、红色课堂的打造上进行整体规划和完整构思,为红色教育提供符合受众心理、形成正向激励的具体方式,着力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突出地域资源优势的红色教育及培训模式。

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对于青少年,要讲好红色故事,由情入理、声情并茂,让他们在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获得茁壮成长的力量;对于党员干部,要重点从红色资源中挖掘增强党性教育的内容,为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提供优质资源;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应从人性化的视角,进行因材施教。

有效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手段。高等院校及各级党校应深化红色课程的研发;红色文化场馆应创新展陈和解说方式,着力实现红色教育由古板到鲜活、由静态参观到动态体验的转变。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情景剧展演评比等适合青年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的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有效构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红色教育一体化通道。

拓宽优化红色教育共享平台。突出抓好网络媒体的建设使用,推进红色教育资源集中化、网络化、可视化,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自学需求。着力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表达形式,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转化为辨识度高且易被人们接受的认知图式、“视觉代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作用,鼓励用微言微语微视频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叙事话语向网络化和生活化转变。

牢固树立实践导向,夯实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根基

红色基因的生命在于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也在于实践。只有始终立足具体而鲜活的实践,才能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进而激发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的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广阔舞台,必须把红色基因传承融进时代中心工作,贯穿于各方面、各环节。同时,要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挖掘群众身边的榜样与典型,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来阐释和弘扬红色基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产生活的文明实践活动,使不同社会群体能够在日常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产生情感认同,进而不断提升能力与素质。引导社会公众把从红色教育、革命历史中汲取的智慧与启示,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以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具体行动和工作实绩,展现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成效。

加快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基地。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要利用点多面广的红色遗址、故地,全面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基地,发挥其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与教书育人的功能。运用深度体验融入的方式,扎实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最终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汇聚红色基因传承的整体合力

新时代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着力解决好红色基因传承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统一的问题,鼓励基层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有效激发基层创造活力,并将基层探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全域统筹联动发展。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教育开展的实际成效,以及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工作、利用红色精神破解现实难题的能力,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以及各级干部考核事项之中,引导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干部不断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反馈评价机制。对各地各部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工作情况(涉及资源保护、红色教育及培训、红色旅游等),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尤其要对在实践中活化资源的情况特别给予关注。完善相关绩效的综合评估体系,特别是要将共同营造良好协作氛围,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紧密联系、团结合作、步调一致发展格局的情况考虑在内。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真正把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实施,从制度、人员、阵地、经费上给予保障,为深入持久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红色教育管理、红色旅游开发综合性人才;着力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总体规划,为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顺利开展,为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Copyright 2014-2016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Baidu
map